旗山‧内门‧甲仙‧三民
楠梓仙溪发源于阿里山东麓,流经高雄县的三民、甲仙,至旗山汇入高屏溪;在三民乡境内共有十一条支流,水质清澈,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。楠梓仙溪同时也是邹族的生命之河,每年七月所举办的鱼固鱼祭,就是邹族子民感谢大河之祭典。
旗山镇景点介绍
旗山旧称「蕃薯寮街」,香蕉田绿化整个小镇。由于早年制糖业发达,带动了市街的繁荣,当时以糖厂小火车的旗山站为起点,街道林立着模仿文艺复兴时期,巴洛克式的大商行建筑,相当有怀旧的味道。
斜张桥
2000年元旦正式通车的南二高斜张桥,可以列入世界名桥,因为它的设计非常特殊,称为「单臂不对等斜张桥」,高耸的A字形高塔,拉着两边不等长的红色巨锁,跨越高屏溪,规模为亚洲之最。
旗山糖厂旧火车站
位于中山路复兴街交叉口附近的糖厂小火车站,创建于一九一一年,于七0年代停驶;在建物风格上融合了维多利亚式及哥德复古式,为木造与砖造建筑,屋顶则采用八角锥体的尖塔式和三角山形对映,让整个车站呈现出一种活泼的感觉。
亭仔脚
旗山老街上最特殊的文化遗产,就属石制「亭仔脚」,石制的亭仔脚施工也相当特殊,并没有现代的水泥粘合,只是把石头与石头间的碰触面磨平,中间用泥灰接合,施工时先竖立直立的两个脚,再靠着石灰的粘性及石块斜面撑起的力量,砌成圆拱型,结构相当优美。
天后宫
此宫建于嘉庆二十一年,几百年来,一直是旗山人的信仰中心,天后宫的正殿供奉天上圣母,是一尊软身神像,身高于尺八寸,全身都可动,据说有好几百年历史。庙中有古碑三方,其中以清乾隆44年「奉宪立绝棍害」碑最具史料价值。
旗山老街
由于旗山早年制糖业发达,所以带动了市街的繁荣。此地街屋以圆拱型石造亭仔脚为特色,在日据时期非常流行,
当时以糖厂小火车的旗山站为起点,处处林立模仿文艺复兴时期,巴洛克式的大商行建筑;但从日据、光复到现在,随着时代的不同,建筑也呈现不同的风貌,目前仅于复兴街、中山路、华中街一带,仍以老街之式,维持其古朴面貌。
庄 厝
庄厝位在永福路上,其年代约于清末,庄厝的入口处为厅堂右侧的窄拱门,正厅上所悬挂的「功在户政」匾额,为庄荣炎先生任文职时,专门调解讼案所获颁的,在五、六0年代曾名赫一时。庄厝建筑物虽然有点旧,但还算完整。
吴 厝
占于中山路上的吴厝,乃是吴基福先生的旧宅,其入口处为一拱形门,整个建筑多为台式红砌成,连庭院地亦铺设红砖,精密的庭院设计,吸引了不少的建筑系学生,来此做实地的测量。
洪 厝
位于延平路上的洪厝,是一栋十分洁净的大宅院,宅院前有泮池,泮池前有一木门,木门上立有宝塔,前方开阔正对旗尾山,院落保存的相当完整。厅堂前挂着「炖煌堂」的牌匾,是洪家追溯先祖故乡所书。洪厝整栋建筑精雕细琢,足见当年唐山师傅的功力,而从门上的蓝漆,也可窥出当年洪家风光的景象。
旗山中山公园
中山公园位于旗山市街西侧的中正路、华中街丁字路口对面,毗邻旗山公共体育场,与旗尾山隔楠梓仙溪对峙,海拔虽只有两百多公尺,但因东面以下都是平原,放眼望去一览无遗,是远眺旗美平原的最佳景点。
旗山天主堂
位于德义街的旗山天主堂,建于一九五0年,设计者为戴德刚神父,全名为「圣若瑟天主教会」。为一台湾哥德式建筑,左右卫塔立扶壁,塔顶上做雉堞,立面开圆拱窗,入口上方山墙装点瑰丽,并有用「神爱世人」字样。
旗山糖厂
旗山糖厂原名旗尾糖厂,一九0九年创设于高雄县旗山镇楠梓仙溪畔,一九二七年始让售予台湾制糖式会社,二次战末期厂房及机械备曾受盟军飞机轰炸,随国民政府来台,政府接收日治时代各糖业株式会社,始纳入台湾糖业公司体系。
旗尾山
在旗山镇往日出的方向望去,有一排长城状的山脉,包括美浓月光山、灵山、称为广义的旗尾山,而狭义的旗尾山,就位在山脉的南端,山顶筑有旗尾山祠,在旗山镇或旗美平原都可以看到那一座「水泥凉亭」。
资料来源: 资料日期:2003-05-07
|